UI/UX|用正向思考提升產品 UX 的 N 種方法

H.Ching|林筱晴
10 min readApr 15, 2020

--

想像有一個人在你面前放了一盒巧克力。

你伸手拿第一顆巧克力時,他突然說:「嘿,抱歉,那顆你不能吃。」你聳了個肩,拿起第二顆巧克力,但他又說:「嘿,抱歉,那顆你也不能吃。」

你皺了皺眉,問他:「OK 老兄,那到底哪些可以吃?」他歪頭想了想,在巧克力上做了一些記號,再次放到你面前。

開始覺得煩躁了嗎?是不是想大喊:「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我哪些 可以吃 就好!?」

我們都喜歡正向的東西

做產品的時候,UI 是我們唯一可以與用戶溝通的管道。究竟我們在溝通的途中所透露出的訊息,是告訴用戶他「可以」還是「不可以」?是讓用戶發現錯誤還是防止錯誤?是讓用戶努力達成一個具體的條件,還是讓他不斷地嘗試錯誤?

我們喜歡正向的東西,喜歡被獎勵、有目標、有成就感;討厭被拒絕、發生錯誤、白費心力。一個產品表達出正向的訊息,也會有機會提升使用體驗,影響用戶的心態和思維。下面我會用一些我們家產品近期改版的經驗,以及一些其他品牌的設計,解釋 UX 的正向思考。

現在就繼續往下閱讀吧!⬇⬇⬇

案例 #1:經常告訴使用者「你可以」

最近在做 Kono app 的搜尋功能時,剛好也處理到這個問題:由於 Kono 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付費會員才能閱讀,只有少部分是當週免費的內容,因此在列表上可以發現幾乎所有文章都有標「VIP」的 tag。

這個 tag 對於我們的 VIP 用戶來說很多餘,因為他們付費以後本來可以全站看到飽。但是對於免費會員,卻儼然是一次一次地提醒他們「這個你不能看」、「這個你也不能看」、「這些你全部都不能看」……

所以這次改版中的其中一個項目就是將整個思維反轉過來,改成用「免費」的 tag,告訴我們的免費會員:「這篇可以看」、「這篇也可以看」……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盒巧克力一樣,直接告訴用戶哪些可以使用就好了。

判斷要放 VIP 還是免費標籤,要看自家產品的屬性和用戶族群。由於 KONO 在註冊後有 14 天免費體驗 VIP 的機制,所以基本上所有的會員都會先以 VIP 的身分使用過我們產品。

而在兩週後,如果會員不想付費,又想繼續看文章,就可以只閱讀免費文章並使用一些其他免費功能,這是為什麼我們要特別針對免費會員做標籤的改變原因。如果免費會員能夠在試用期後繼續感受到產品帶來的好處和價值,也許就有可能決定付費成為 VIP。

反過來思考,如果是一個免費版功能已經很充足,而 VIP 能夠使用進階功能的產品呢?這時候正向激勵的對象或許就會換成 VIP 或潛在訂閱戶,而不是免費會員。

案例 #2:讓使用者感覺「受歡迎」

Stratechery 的免費會員點進每日更新(Daily Update)的文章時,他們的 paywall 會顯示「您必須是付費訂閱用戶才能閱讀每日更新」。基本上就是在說:「你不是 VIP,不能看。要看的話就要先付錢。」這個訊息其實很冰冷,帶有距離感,而且並不吸引人。

Stratechery paywall

在看到這個訊息的時候,用戶既來不及感受到平台價值,也感受不到付費的動機。「為什麼我要付費看你的文章?你會給我什麼好處?你真的在乎我這個使用者嗎?你只是想要我掏出錢包而已吧?」

舉個比較正向思考的例子,經常看 Medium 文章的免費用戶可能很常看到這個畫面:

Medium paywall

這是 Medium 以前的 paywall 訊息,在你每個月閱讀完 3 篇收費文章以後,就會用這個 paywall 擋住文章內容。這個付費牆訊息很正面,他們說:「嘿,你閱讀很多文章,這我們喜歡!」然後才問你要不要成為付費會員。除此之外,他們也把月費多少($5/month)、有什麼好處(get unlimited access)都清楚寫在第二層說明中了。

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在 2018 推出的新版付費牆用了 “This is a subscriber-only benefit(這是專屬於訂閱者的好處)” 作為主要訊息。這句話的畫龍點睛之處在於 “benefit”(好處)這個字。

HBR Paywall —圖片取自 RYAN WALTER 個人網站

如果他寫「這是專屬於訂閱者才能使用的功能」就有一種「滾蛋吧~」的味道。「好處」則是一種在基本功能之上的「加值服務」,是正向的、享受的,是讓人想要卻得不到的……是值得付費擁有的。

方格子,一個付費訂閱機制的華文創作平台,將「訂閱」定義為「支持作者」,幫助作者創作更多內容。在這裏,讀者並不是掏錢讓平台賺,而是用實際行動在支持辛苦創作的人,為華文創作的環境打拼。

方格子 paywall

Paywall 的訊息可以影響使用者的心情,以及對產品的印象。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用「您必須訂閱 VIP」、「您的會員資格無法使用這項功能」等負面的語句,改為使用更正向、令人期待的訊息。

那就像是你去到一個陌生的活動現場,A 售票員問你:「有門票嗎?沒買票不能進場。」而 B 售票員告訴你:「歡迎你來玩!裡面有很多新奇、有趣的東西,只要購買門票就能入場囉~」的差別。是我的話,一定更願意向 B 售票員買票。

案例 #3:讓使用者知道他「做對了」

這是我在過去的文章中有舉過例子:我們都知道資訊填寫錯誤時,用適當的警語提醒是很重要的。不過有時候,如果可以用正向激勵的方式取代負面的警告,就能夠讓用戶在舒適的心情中,達到完全一樣(甚至更好)的效果。

在設定密碼時,許多產品 UX 的作法是在輸入框下方列出所有密碼需要符合的條件,如 Harvard Business Review:

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為使用者做的是同步檢查這些條件是否已經達成。如右圖,密碼共有三個條件:長度 6–18 個字元、包含一個大寫字母,以及包含一個數字。當使用者設定密碼時達到其中一個條件,就會打勾顯示已經符合這項條件,讓使用者有慢慢達到目標的感覺。

比較差的作法就是如左圖一般,完全不提示密碼需要符合什麼條件,而當使用者按下「完成註冊」的時候才突然跳出警語。這會增加用戶註冊的挫折感與壓力,警示用的紅色也讓人感到煩躁。

真要說的話,動不動就顯示警語算是很傳統、老派的做法了。現在,許多產品都以減少警語為目標,達到正向的效果:

例如在用戶達到目標之前,按鈕無法點擊;用戶達到目標以後,才讓按鈕呈現 active 狀態,可以省去不斷用警語提示用戶的步驟,還能帶給使用者一種「啊,完成這一步了」的短暫愉悅。

或者是在情況允許之下,不像傳統介面一樣跳出 alert modal 確認使用者是不是想要刪除物件,而是直接刪除,並給予用戶復原的機會。

Gmail 寄送信件的時候不會跳出 alert 確認,而是在信件寄出後的數秒內提供「取消傳送」的選項

Google 老大哥就經常使用這招——像是刪除檔案後,用 toast 訊息讓用戶選擇「復原」;或是寄 email 的時候在信件寄出後的數秒內提供「取消傳送」的選項。這些設計都以輕巧、不中斷體驗為前提,用漂亮的手法達到防呆、防手滑的目的。身為使用者的你,是不是也曾經對於這樣的設計感到貼心?

案例 #4:讓使用者告訴自己「我想要」

前陣子我們微調了 Kono app 的推薦雜誌功能,使用者在選擇一些有興趣的類別之後,我們會推薦幾本他可能會有興趣閱讀的雜誌。在這個改版的開發過程中,團隊遇到了兩種可能的做法:

A: 推薦的 N 本雜誌全部自動關注,用戶如果不想看哪些雜誌,再手動取消。

B: 推薦的 N 本雜誌先只關注一本,剩下的由用戶手動關注。

應該自動關注,還是手動關注?

從正向思考的邏輯來看,全部自動關注後再手動取消,等於是讓用戶不斷重複對自己說:「這本雜誌我沒興趣」。身為產品方,我們當然不希望用戶抱著這樣的思維在使用產品。

反過來看,讓用戶自己手動關注,等於是讓他不斷重複思考:「我想看這本雜誌。」這個思維對產品方來說非常珍貴,因為只是一個單純的選擇「關注」的動作,就能夠讓用戶不斷地提高對產品的期待。身為內容平台,使用者「想看」不正是我們最大的希望嗎?

當然做產品不是只要正向思考就可以,所以我們也針對這兩個做法做了 A/B testing 得到不少數據,包含花費時間、轉換率和關注數量等等,最後評估 B 的作法成效較佳。但因為與文章主題無關,因此這邊先略過。

所以究竟什麼是 UX 的正向思考?

所謂 UX 的正向思考,當然不是指「雖然設計師有時候很血汗,但還是要樂觀向上面對人生」這一類的思維,儘管這也很重要(笑)。UX 的正向思考,是每一次設計產品的時候都去積極地問自己這些問題:

  1. 這個訊息告訴用戶什麼?
    —可以做的事情,比不能做的事情更能讓人感受到價值
  2. 用戶做這個行為的時候,在想什麼?
    — 永遠試著讓使用者抱著正向的思維使用產品
  3. 有沒有更舒服的方式可以做到一樣的事情?
    — 將警示訊息視為最後手段,在不得已之前能避則避

當然,本文舉的許多例子,都是真實產品在考量到真實用戶實際使用的情況下,做出的抉擇,這並不代表任何產品套用這些規則都適用。你的產品屬性有可能確實比較適合放 VIP 標籤;你的情境有可能因為不可逆所以需要使用警語;你的目標用戶有可能剛好需要最節省時間的自動關注。

就如同我每篇文章都會強調的:要怎麼設計,取決於你的產品屬性、目標 TA、使用情境以及想讓用戶做出的行為。但是大方向是一樣的:讓用戶接收正向的訊息、抱著正向的思維,在盡可能無壓力的狀態下達成任務,就是 UX 正向思考的核心概念。

UX 的正向思考可以用在各式各樣的地方和情境,歡迎分享你遇到的正向案例!如果有任何建議與補充,歡迎在底下留言討論,也歡迎發問問題,有時間我都會盡量回答~下次見~

↓↓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,請幫我掌聲鼓勵鼓勵~也歡迎追蹤,我會不定時發布新文章!

--

--

H.Ching|林筱晴

Design Lead at Arc & Codementor 🖥 為產品癡迷的實戰派設計師——理論是拿來用的!派不上用場的理論都是空談。// Contact me at: hching.design@gmail.com